中環石板街到荷李活道

如果要選一條街代表中環,不知大家會選那一條呢?我會選擇「石板街」,因為她是一條既有特色,也極豐歷史和回憶的一街老街。

和許多中上環的街道一樣,大多數街名的背後都隱藏著殖民地的故事。其實,石板街的真實名稱是砵典乍街 (Pottinger Street),是香港政府在 1858 年以香港的第一任港督享利‧砵典乍爵士 (Sir Henry Pottinger) 的名字命名。砵典乍就是鴉片戰爭時指揮英軍攻佔舟山和長江一帶的統帥,也是簽定《南京條約》的英方權威代表。

起初,砵典乍街由皇后大道中開始,沿荷李活道一路往上建,可惜那段地面陡直非常,工人唯由用大石一塊一塊地以梯級的形式鋪砌,既方便了行人的上落,也能把雨水引到路的兩旁,從而瀉去。

因砵典乍街由許多的石板鋪設而成,香港人就把她稱為石板街。大家踏在那些石板上,記得要感謝百多年前,把千斤重的大石抬到那兒的工人們,沒有他們當年的汗水,今天,我們也不會有那麼獨特的一條街道。



從前,石板街的店鋪賣的大都是成衣 、 雜貨 、 文具等。
現在,石板街兩旁的店鋪大都化身為酒吧和食肆。

塗鴉也成了石板街的新衣裳,為那灰沉沉的香港老街增添了一點色彩,也加多了一份活力。

石板街是荷李活道和干諾道中的橋樑,她把山上的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諾道中連接起來。來到了砵典乍街,大家不礙多走幾步,走上荷李活道,欣賞那楝甚有殖民色彩的中央警處和域多利監獄,那麼經典的香港建築,真是買少見少了。

向荷李活道繼續往前走,沿途會發現各種類型的舊店鋪,店鋪雖舊,但人情品依舊,因此,走在中上環,一定要尋回那些淹沒在高樓大廈裡的人情味。

沒有頭緒中上環有那些傳統店鋪?醬醋、涼果、茶行、酒莊、紙紮、補傘等,都是傳統的特色行業,不過有些傳統手工藝已因後繼無人,逐漸失傳。

要是明白十九世紀未,中上環的店鋪喜歡以「一街一貨」的形成經營,如「花布街」即永安街、「藥材街」即高陞街、「海味街」即永樂街等,便能事半功倍地發屈出那些散落在中上環的人情味和回憶。

如果還沒到過永利街,還能順道走到那兒呢,因為她也是身處中上環呢!可見,由石板街到荷李活的一帶,處處都充滿香港的故事。





其他文章

【DXOMARK 評測分數】買相機、鏡頭、手機前必看的網站

於 2008 年成立的 DXOMARK 是一個以科學方法評估相機、鏡頭和手機影像質素,而得出的一個獨立基準(Benchmark)。 DXOMARK 的分數是設備經評核後,於照片及影像質素方面得分的總和。測試過程都以工業級的實驗工具透過科學方法來進行。DXOMARK 的分數於攝影界相當有認受性

【攝影教學】陽光16法則 (The Sunny 16 Rule) 以肉眼測光的終極心訣

隨數碼相機的普及,相機已成了大家不可或缺的測光工具。知不知到沒測光表的情況下,大家依然可以估計到曝光設定呢? 在數碼世界裡,這個肉眼測光的技能看似沒什麼作為,但了解它之後,會對測光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再者,Lomo 相機和 DIY 紙板相機都沒有內置測光表,懂得自行判斷所需曝光,有助提升玩具級菲林相機的拍攝成功率。 回歸正傳,這個肉眼測光的方法稱為「陽光 16 法則」或「陽光 16 定律」。

【日本夏祭】東京浴衣花火大會

日本動漫裡,經常出現夏祭的場面。年輕男女換上浴衣,穿上木屐,手裡勾個小布袋(只限女生),一同前往祭典會場。一個令人有太多憧憬的畫面

【後製教學】72 DPI 還是 300 DPI?對顯示器來說,它們竟然沒分別?

以修圖軟件(如 Photoshop)建立新文件或縮放(Resize)圖像時,除了闊度 (Width) 和高度 (Height) 外,同時會看到「解像度」 (Resolution) 這個設定,一般單位是 DPI 或 PPI。 至於解像度的預設值,不同軟件及相機都有所不同,常見的數值有 72 DPI、150 DPI、240 DPI 及 300 DPI。 到底 DPI 和解像度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我們要認識它們?是否數值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