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 鏡(擺鏡)技巧:賽馬篇

月初到了馬場拍了輯賽馬的照片,其中有些運用了「Pan 鏡」的技巧。

一位初學攝影的朋友好奇地問:「這是什麼鏡拍攝出來的效果?」

筆者回答:「這和鏡頭沒多大關係,這是一種技巧。」

朋友繼續問:「即是那一支鏡頭?」
(看來他自動地把技巧二字刪減了)

筆者:「這是一種叫 Pan 鏡的技巧 。」

朋友接著說:「有昂貴的鏡頭果然能拍出好照片。」

假若我再回答下去,恐怕我要吐血了。


移動方向

「Pan 鏡」(擺鏡) 是一種攝影技巧,是當快門被按下時,鏡頭同時跟著主體的速度和方向移動。以賽馬的例子為例,馬匹和騎師的移動方向主要為橫向。在香港的賽道上,馬匹一定由右向左奔馳,所以「Pan 鏡」時,鏡頭的擺動都是由右向左移動。


移動速度

如果方向對了,「Pan 鏡」的動作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關於速度的。馬兒和騎師都是主體,不過馬匹的速度也有快慢,因此我們只能盯著其中想要拍攝的那一匹。鏡頭橫向的速度必須和馬匹的速度一致。

試想想,鏡頭移動得比馬匹快時,出來的效果會怎樣?就和手震的效果一樣,變得模糊。若果鏡頭移動得比馬匹慢呢?馬匹和騎師同樣會變得模糊。

只有和馬匹的速度一致,馬匹和騎師才會清晰。大家明白箇中原因嗎?因為馬匹和鏡頭同步移動時,尤如馬匹固定在照片的某個位置。但是背景沒有跟隨著移動,所以只有背景被模糊化了。注意,步速和鏡頭移動不一的馬匹同樣會被模糊化。


快門速度

另一個對「Pan 鏡」有重大影響的元素便是快門速度。在陽光下,如果以光圈先決來拍攝,快門隨時達數千分之一秒。在數千分之一秒下,就算馬兒跑得再快,都會被凝固,橫向的模糊效果便會變得不明顯。

一般來說,「Pan 鏡」時,都會把拍攝模式設為快門先決。一般都會把快門設在數十分之一秒,除了 Pan 跑車外。

快門越慢,鏡頭需要移動較長距離,難度亦相應增加,因為鏡頭擺動的距離越長,只要其中一段偏離了主體的速度,主體便會被弄花了。不過,鏡頭移動的距離越長,效果卻越佳,因為背景被拉得更長,便會顯得更模糊。「Pan 鏡」裡,難度和美感是相連的。

以賽馬為例, 1/60 至 1/80 的快門速度較易拍出成功的「Pan 鏡」照片。待「Pan 鏡」技術進步後,可以挑戰更慢快門。


影像穩定器

現在很多鏡頭和相機都設有影像穩定器,影像穩定器會減少鏡頭移動時模糊的效果。由於我們打算自行跟蹤主體的速度來使主體清晰,而使背景模糊,因此我們不需要穩定器的幫助,否則,背景也被弄清了,便失去了「Pan 鏡」的意義。

有些鏡頭如 Canon 的 70-200 F2.8 IS 的影像穩定器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同時穩定上下和左右的方向,另一種只是穩定上下的動作。如果鏡頭只對上下的動作進行穩定,而不穩定左右的動作,便能防止「Pan 鏡」時不經意的上下擺動,又容許橫向的「Pan 鏡」,應有更佳效果。


單腳架

單腳架 / 三腳架也能有效防止鏡頭不經意的上下擺動。






其他文章

開玩笑嗎?Resize 也要學?

當相片縮小就會產生莫爾瑕疵,莫爾瑕疵是一種令相片失真的現像,尤其是質感細緻的相片,更容易發現莫爾瑕疵,因為當相片縮小

玩完「仆街」玩「蒸發」

潮流果然愛攪怪,繼「飄浮照」、「仆街照」後,又來了個潮爆「蒸發照」(Rapture Bomb)。「蒸發照片」中,總會有人突然消失

【馬鞍山昂平高原】400米高原上的芒草勝地

在芒草的季節裡,當然要盡看所有金光閃閃的芒草啦!首屈一指的芒草勝地,無容置疑,一定是大東山,不過今期我們要去的是一個香港罕見的高山平原,就是位於馬鞍山的昂平高原

心齋橋: 固力果先生、南船場

初次來大阪的,有個地方一定要去,否則,可以說沒來過大阪。這個地方就是固力果(Glico)的生招牌,有人稱這位高舉雙手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