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LHD-6

 
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
美國經常都會有戰艦停泊在維港、青衣海面和西貢海面,所以香港人對美國戰艦不會太陌生。眾多港口中,大家最希望戰艦在尖沙嘴海港城泊岸,除這個碼頭位處市中心外,也是最接近民眾的一個港口,可以讓遊人零距離觀賞艦隻。還有,色彩斑斕的夕陽餘輝和五光十色的維港都突顯了軍艦的霸氣。

最近一艘來港的是1998年服役的美國海軍兩棲攻擊艦「好人理查號」(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艦上最令人觸目的是那十部 V-22 魚鷹式傾轉旋翼機(Osprey)。美國空軍在2009年才開始引進V-22,因此不是每艘戰艦也備有它,在香港出現實在難能可貴。
V-22 魚鷹式傾轉旋翼機(Osprey)
在了解魚鷹機有多犀利之前,相信大家都被機尾上的日本漢字「龍」鎖住了眼睛。為何美軍的直升機會印有日文「龍」字呢?大家胡亂猜也想得到和日本有關係吧!沒錯,現在好人理查號已移防於日本長崎縣佐世保海軍基地。這個「龍」字是註日美軍航空部隊的標記,極盡地方色彩的一個標誌。
V-22 魚鷹式傾轉旋翼機(Osprey)
可惜大家沒有機會看到完全伸展的魚鷹機,為了節省空間,艦上的所有魚鷹機都是摺合的形態,主翼都轉動了90度,與機身平行;三葉旋翼也轉至重疊,未能完全表達魚鷹機颯颯的英姿。

大家猜一猜把一架魚鷹機收納摺合起來要多少時間?答案是90秒。
V-22 魚鷹式傾轉旋翼機(Osprey)
相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
看,執行中的魚鷹機有多帥!它可是美國最新的軍用直升機,只要把兩翼的螺旋槳引擎轉至向天,便能垂直升降,就算其中一顆失去動力 ,另一顆也足夠讓飛機繼續航行。

雖然V-22魚鷹機可作直升機之用,但七成時間它都以定翼機模式飛行,因為定翼機比直升機有較高的飛行速度、更高的飛行高度和較遠的飛行距離。

它是用來替代較舊式的CH-46「海騎士」(Sea Knight)運輸直升機,因魚鷹在飛行速度上比海騎士快兩倍,達每小時565公里;運載量亦達海騎士的三倍,海騎士怎可不讓路?
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
RIM-116滾體飛彈

除魚鷹機外,好人理查號同時具備強大的攻擊力和防禦力,且設有多個手術室和先進的醫療設備。RIM-116滾體飛彈是該艦最吸睛的武器,是一種防禦艦對空飛彈,飛彈在飛行時會不斷滾轉。只要數一數便知RIM-116可裝置21枚公羊飛彈,同時發射的話,相當壯觀呢!

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
突擊方便有10架魚鷹式傾轉旋翼機;海上控制上則有5架AV-8「海獵鷹II式」攻擊機;而6架反潛ASW直升機則用作反潛作戰。
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
近距離下,遊人都可清楚知悉不同工種和官階的不同制服,比起書本,令人留下更深刻印象。
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
海軍們也相同友善,不停和岸上的遊人揮手示好,有些更反拍岸上熱熱鬧鬧的場面作為紀念。
V-22 魚鷹式傾轉旋翼機(Osprey)
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
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
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
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
V-22 魚鷹式傾轉旋翼機(Osprey)
好人理查號兩棲攻擊艦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
相關文章:
1. 《世界最大的古帆船:謝多夫
2. 《望道號:全球最大圖書船
3. 《海港城 - 紫色聖誕 HoHoHo





其他文章

富士山登山:五合目到九合目

這座日本神山的山頂終年積雪,只有夏季的七月和八月是例外。開山祭在七月頭舉行,之後的2個月,即7月和8月都會開放給公眾。 我們會花2天的時間來攻富士山的頂。第一天,會由五合目走到九合目,在九合目的小屋留宿一宵

【大埔鳳凰木】18區中開得最紅、最密、最燦爛

春風化雨時,簕杜鵑、風鈴木、櫻花等驚為天人,搶盡攝影師的快門聲,堆滿各大社交平台。隨著初夏的來臨,風靡一時的「萬人迷」已經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是紅透半邊天的鳳凰木

消失中的白田邨第1-3、12座

要參透香港的公屋史先要熟讀香港的公屋設計。白田邨的第1至3和9-13座都屬於公屋的第七型徙置大廈,又稱舊長型大廈

【馬灣舊村】日落時份,遊走於消失中的漁村廢墟

有超過 200 年歷史的馬灣舊村曾幾何時是條繁榮的漁村,村民住在高腳的水上棚屋,學校、食肆等設施一應俱全。當時青馬大橋還沒落成,可謂是條與世隔絕、自成一角的隱世村落。 從遺下的舢舨及荒田可見,村民以捕魚和耕作為生,是村內的經濟來源。60 至 70 年代是馬灣的黃金時代,各區的市民都會跑到馬灣吃海鮮。現在,大家只會到西貢碼頭、鯉魚門、流浮山等地吃海鮮。 馬灣?是吃海鮮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