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盧吉道至薄扶林水塘

山頂凌霄閣
香港的行山路線簡直數不勝數,但有美景又易行的則不多,山頂盧吉道至薄扶林水塘道便是其中一條。全程約7公里,兩個小時便能走畢全程,而且全段都是水泥路,大家絕不會走到氣喘如牛。

太平山是這條行山路線的起點,凌霄閣可以作為大家的拍攝熱身點。問答時間,大家知不知道這座港島主山的別名?太平山又名扯旗山、香鑪峰和維多利亞峰。何解?纜車的總站在鑪峰峽之上,因而有香鑪峰的稱號,又因山下是維多利亞港,所以又有維多利亞峰的名堂。
山頂凌霄閣
山頂盧吉道
維港的景色雖美,但山頂廣場至盧吉道的沿途還有許多值得欣賞的歷史痕跡。例如,燈柱上的圖案,都是珍貴的藝術品。青苔和那古董已深深地結合為一。
山頂盧吉道
既然是行山,山間的植物當然也是主角。只要用心發掘,都能找出有趣的天然圖案。東尋西找,這就是山間之樂。
山頂盧吉道
連欄柵都披上了一層青綠的衣裳,可見空氣的清新度和那不受打擾的難能可貴。
山頂盧吉道
如果在盧吉道酒店落成前,都可以看到保護盧吉道,反對住宅改為酒店的標語。那些小小的告示將是印證盧吉道變遷的明證。
山頂盧吉道
喜愛拍攝夜景的影友應該知道盧吉道的這個位置是觀看維港的最佳位置。甚至有人在此拍攝煙花,當然煙花只能當作陪襯,因為從山頂看到的煙花實在太小了。
山頂盧吉道
從懸空的棧道上,除維多利亞港外,香港島、鯉魚門和九龍都能盡收眼底。大家又喜歡那一區的景觀呢?
山頂盧吉道
偶爾也要帶阿愣曬曬太陽,順道為苔蘚們增添趣味。
山頂盧吉道
這片路牌未必是古董,但「盧吉道」這個名字就肯定是古蹟的一部份。「盧吉」是香港第十四任港督的名字。
山頂盧吉道
一路往前走,大家必會發現這幅樹根牆。牆身又高有大,還有很多未落地的氣根,但大家別當自己是泰山拉著樹根飄盪。眼看就有兩個男人拉著氣根往上爬,為的就是比誰爬得較高。大樹就給這個無聊的比賽破壞了。
山頂盧吉道
這枝樹幹像是連繫兩個小島的樞紐,但傳送的是汽車還是電子信息呢?
山頂盧吉道
轉個頭又找到心形的樹幹,而且是滿佈攀藤植物,加上逆光的照射,創造出不一樣的「自然之心」。
薄扶林
一路上都是海景,只是山下的摩天大廈不同了。這個景緻代表著路程的一半,接著便是下山的路。
薄扶林
薄扶林水塘
到達薄扶林水塘即是到了行程的尾聲,繞著水塘走一轉獎勵一下自己吧!
薄扶林水塘
水塘都是水平如鏡,這是常識嗎?
薄扶林
薄扶林
之前已不斷拍攝樹幹,看到這條「巨蛇」,還是忍不了手多拍一張。
相關文章:
1. 《重臨城門水塘
2. 《綠色的南生圍
3. 《國家地質公園 - 荔枝莊





其他文章

膠片/菲林片幅大比拼

膠片和數碼感光元件一樣,面積越大,影像品質越好,因為影像確實地被鏡頭以光學方法放大了,連細節也被放大並記錄於感光媒體上

【大埔鳳凰木】18區中開得最紅、最密、最燦爛

春風化雨時,簕杜鵑、風鈴木、櫻花等驚為天人,搶盡攝影師的快門聲,堆滿各大社交平台。隨著初夏的來臨,風靡一時的「萬人迷」已經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是紅透半邊天的鳳凰木

曝光鐵三角:光圈, 快門, ISO

曝光鐵三角,故名思義就是控制曝光的三個元素,它們就是光圈,快門速度和ISO。如果單獨改變它們其中一個的值,影像的曝光量

媲美日本櫻花的太和廣福橋鳳凰木

不說不知,鮮紅的鳳凰木原產於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憑藉鮮艷的顏色,在五月初已吸引途人的眼球。盛開的鳳凰木襯上流水、藍天和白雲,構成了一張色彩斑斕的到此一遊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