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nizer拍攝手法:讓照片既有廣角又有超淺景深

Brenizer Method
什麼是Brenizer Method?

上面那張照片絕非一般的淺景深人像照,因為要包含那麼多景物入其中,只能使用標準鏡或是站到九里外。使用過標準鏡或廣角鏡的讀者都體驗到它們的散景遠遠沒有長焦鏡頭的漂亮和模糊。如果使用長焦,在城市裡,一定沒有足夠的空間拍到兩個人的高度。

上圖的男模上方還有一整個人的空間,究竟用了何種拍攝手法呢?就是Brenizer Method,這種拍攝手法是由紐約的婚禮攝影師Ryan Brenizer發揚光大,因此大家都把這手法叫作Brenizer Method。

Brenizer Method有點像全景照片的拼接方法,先用人像鏡(85mm f/1.8或以上)或是長焦鏡(200mm f/2.8,甚至400mm f/2.8)配合大光圈,然後局部拍下每一部分,舉例,如把相片分成25等份,便拍25張,36等份便拍36張,然後,在電腦上合成併接。結果就是一張既有超淺景深,又有廣闊視野的相片。


以iPhone照明

本文的照片便是由攝影師Benjamin Von Wong使用了Nikon 400mm f/2.8G鏡頭,再以iPhone作為照明工具來拍攝。沒錯,他以iPhone補光,拍攝上甚至使用了數十張照片來合併。
Brenizer Method
上圖用了56張照片併接,1部iPhone從後勾出輪廓,另外2部放在右邊。
Brenizer Method
上圖由15張照片所併接,再由兩部iPhone照明。

以下是Von Wong的幕後製作片段:


資料來源:VonWong Photography

相關文章:
1. 《隨意改變散景的Bokeh圖案
2. 《超現實的不對稱鏡像風景
3. 《蒙太奇:捕捉時間的流動
4. 《用單一相片捕捉日變夜的城市
5. 《攝影大師以iPhone拍攝時裝





其他文章

【攝影教學】陽光16法則 (The Sunny 16 Rule) 以肉眼測光的終極心訣

隨數碼相機的普及,相機已成了大家不可或缺的測光工具。知不知到沒測光表的情況下,大家依然可以估計到曝光設定呢? 在數碼世界裡,這個肉眼測光的技能看似沒什麼作為,但了解它之後,會對測光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再者,Lomo 相機和 DIY 紙板相機都沒有內置測光表,懂得自行判斷所需曝光,有助提升玩具級菲林相機的拍攝成功率。 回歸正傳,這個肉眼測光的方法稱為「陽光 16 法則」或「陽光 16 定律」。

對焦 3 - 對焦陷阱

相機中,有一個令人容易失焦的陷阱,如果對自動感應器的大小和觀景器上的長形紅色對焦顯示格的大小認識不夠清楚的話

【Lightroom 教學】亮部(Highlights)、白色(Whites)與曝光度(Exposure)的分別,及陰影(Shadows)和黑色(Blacks)的不同

Lightroom「編輯相片」(Develop) 模組的基本 (Basic) 面板上, 最令用家混淆的概念就是「亮部」(Highlights) 與「白色」(Whites),只要掌握它們的差別,自然會明白「陰影」(Shadows) 與「黑色」(Blacks) 這一對的分別。

「人工智能」真的懂得替黑白照片上色?

網上平台,Algorithmia 同樣運用了深度學習,但不是用來下棋, 而是以人工智能替黑白照片上色。但人工智能真的懂得填色嗎?會把照片變得更漂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