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奇看世界》學故事創作

影片拍攝的普及

隨著攝錄功能的普及,現在不論是手提電話、卡片尺寸的數碼相機或是單鏡反光機,大都配備了影片拍攝的功能。同時亦深深感受到拍攝影片的人越來越多。


高清垃圾

可惜大部份的影片都過於賣弄攝錄機的性能,如淺景深等,卻缺乏故事。沒有故事的影片尤如失去了靈魂。如果要找回靈魂,就得學習創作故事。

前陣子,《好奇看世界》(Live Curious) 比紀錄片賽工作坊上,國家地理頻道的導演親身說明故事創作的過程。看看我們能否從導演身上學懂故事創作。

以下的內容簡要地闡述了導演的要點。


要有獨特的意念

在記錄片 (Documentary) 中,最重要的不是錄像機的運用,也不是收音,最重要的是故事本身。我們的周遭滿是可記錄的事情,但如果影片是公開的,它必須是有趣的。可惜很多東西看來都平平無奇,但其實一件平凡的東西同樣可以很精彩,同樣可能被拍成有吸引力的故事。方法是不斷透過發問去發掘事物的不同觀點與角度,從而令到自己更認識它。其中,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找出別人從未看過的角度。


資料搜集

為了尋找新的角度,首先,大家得對拍攝的主體進行資料搜集和研究。就好像拍攝茶這樣簡單的東西,誰都知道茶的種類有普洱、香片等,但大家有否想到茶的起源,那裡出產的茶葉最好,怎麼樣的水才能泡出最好的茶,茶壺對茶味的影響,只有不斷對主體進行發問,才能令自己成為那個範疇的專家。只有以專家的身份,才能輕易拍出有深度的記錄片。除了茶外,同樣的方法適用於不同事物。


製作劇本

資料搜集過後,大家都對主體應有更深入的了解。不過千萬別立刻進行拍攝,應先即時把資料和意念寫下,以免日後遺忘了。想到什麼就拍什麼是拍攝影片的壞習慣,大多數優秀的影片都不是在天馬行空下完成的。

請先寫下想拍攝的東西,你打算從哪個角度出發,你想談及什麼?就像寫文章一樣,大家需要把搜集回來的資料和自己的立場安排成「起、承、轉、合」各個環節,才能令觀眾看得津津樂道。


故事圖 (Storyboard)

有了劇本後,還未能開始拍攝。我們還要把劇本化作故事圖,因為故事圖可以把劇本形像化,令我們更清楚看見心目中的畫面,因而更能掌握所要拍攝的東西。

很多人都知道故事圖的重要性,卻不願意製作,因為大部份人都不善於繪畫。其實,故事圖不一定是手繪的,大家可用相機拍下想要的東西、環境和情節,透過相片的次序來帶出大慨的感覺。

如果影片中涉及人物,縱使你不是影片的主角,也可出現在 Storyboard 中暫代主角來解釋情節和動作。除了親自拍攝相片外,也可在網絡找出合用的相片,以節省時間。故事圖不需要很細膩,只要能協助劇本表達各情節和要求便可。


香港國家地理頻道《好奇看世界》攝影比賽的宣傳片。比賽分相片和紀錄短片兩個組別。





其他文章

食物風景 (Foodscape)

從第一張 Foodscape 起,近幾年 Carl Warner 更醉心創作別具一格的食物風景畫。蔬菜、乳製品、魚類和肉類都是他最愛的素材

如何拍攝星軌?

星軌形成的原理,其實和光塗鴉 (Light Painting) 的原理大同小異,都是在漆黑的背景上,利用發光的東西繪畫,而星星便是那支畫筆

動漫基地:一個英雄的誕生

「動漫基地」終於在灣仔落成,藉此希望為香港的動漫掀開新一頁。打響頭炮的當然是香港動漫史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馬榮成先生

傳統茶樓和焗茶盅:蓮香樓

香港還有好幾家茶樓,貫徹始終和原汁原味地捍衛著香港「飲茶」的文化。蓮香樓便是其中一家,現在還依舊保存著「搭枱」的人情味